2009年4月21日 - 在日前舉辦的法國巴黎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康明斯B系列3.3升柴油機搭載法國邁克拉克12MTX型混合動力輪式挖掘機一舉奪得機械類創新金獎及環境貢獻特別獎雙重桂冠。該設備采用的康明斯B3.3升4缸發動機,額定功率68馬力(51千瓦),驅動一套電動發電機和鋰電池系統,在節省25%燃料消耗的同時,減少柴油機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噪音。
這臺總重9噸的12MTX混合動力機械設備是一個多面手,可當作挖掘機、裝載機、物料處理設備、并可通過加裝其他工具附件迅速實現其他功能。這款結構緊湊、功能靈活的混合動力版12MTX是邁克拉克 安曼(Mecalac Ahlmann)公司新一代創新機型,適用于城市中心區域一些需要在有限空間內進行操作的工程建設。
康明斯B3.3發動機與柴電混合動力系統有機融合,通過優化發動機轉速提高燃油經濟性。以68馬力(51千瓦)的機械功率輸出滿足設備的平均動力需求。當動力需求低于68馬力時,剩余功率供電池組充電;而在動力需求高于68馬力的情況下,發電機有效補充動力缺口,最高可實現99馬力(74千瓦)的動力輸出。通過一套閉環電子控制系統對柴油機和電機之間機械能與電能的轉換進行精確調控。
B3.3結構緊湊,有效減小了整個柴電系統的安裝尺寸。康明斯B3.3直接和一個與液壓泵相連的20/40馬力海茵茨曼(Heinzmann)電機并行運轉,共同驅動設備。發動機本身不需要起動馬達或交流發電機。柴電系統通過440伏的鋰電池儲存電能。當設備制動時,將能量回收并轉化成電能儲存在電池內。柴電混合系統結構簡潔,易于維護。
康明斯B3.3升發動機可滿足歐美第四階段(Stage IIIA/ Tier 4 Interim)排放標準,顆粒物排放降低到0.3/克.千瓦時。B3.3利用一套清潔燃燒模式控制燃油噴射器和渦輪增壓器,顯著提升了12MTX混合動力挖掘機的環保水平。
B3.3采用增強型鑄鐵缸體、深式剛性曲軸箱和加強筋設計,使用壽命長,耐久性卓越。
康明斯在中國
康明斯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1940年代。1941年3月11日,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簽署《租借法案》,向包括中國在內的38個國家提供戰時援助。《租借法案》對華軍援物資中就包括配備康明斯發動機的江防巡邏艇和軍用卡車。
1944年末,一家重慶企業致函康明斯公司,尋求建立商業聯系,在中國進行康明斯發動機的本地化生產,時任康明斯發動機公司總經理埃爾文?米勒在回函中對此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希望中日戰爭結束后康明斯能夠在華建廠。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米勒先生的想法只能等到三十年后的1970年代,伴隨著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才有望變為現實。
康明斯在華投資愈兩億四千萬美元,作為中國柴油機行業最大的外商投資者,康明斯與中國的商業聯系始于1975年,時任康明斯董事長埃爾文?米勒先生首次訪問北京,成為最早來華尋求商業合作的美國企業家之一。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對外開放伊始,首家康明斯駐華辦事處就在北京成立。
康明斯是最早在華進行發動機本地化生產的西方柴油機公司之一,1981年康明斯開始在重慶發動機廠許可證生產發動機,1995年康明斯第一家中國合資發動機工廠成立。到目前為止,康明斯在華總計設有26家機構,包括15家獨資和合資企業,員工7,000多名,生產發動機、發電機組、交流發電機、濾清系統、渦輪增壓系統、排氣系統、后處理和燃油系統等產品,擁有由12家區域服務中心和三百多家授權經銷商組成的服務網絡。
康明斯長期堅持與中國大型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實現共同發展。作為最早來華進行本地化生產的外資柴油機企業,二十多年來康明斯已經與包括東風汽車、陜汽集團和北汽福田在內的中國商用車領先企業組建了四家發動機合資廠,康明斯十七個發動機系列中已有十個在中國本地生產。
康明斯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外資柴油機公司,2006年8月康明斯與東風公司合作設立的發動機技術研發中心在湖北武漢正式啟用。
2008年康明斯在華銷售額逾23億美元,較07年增長33%,中國區已經成為康明斯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